上市钢铁企业一季度的日子不好过。
宝钢股份刚刚公布的一季报显示,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45亿元,同比下降50.56%。同一天披露一季报的还有鞍钢股份,马钢股份,重庆钢铁等上市钢企,其中马钢股份一季度亏损5.09亿,同比下降140.63%;鞍钢股份一季度亏损1.49亿元,同比下降110.05%;重庆钢铁一季度亏损1.05亿,同比下降123%。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此之前披露一季报的太钢不锈和首钢股份,一季度均没能盈利,其中太钢不锈亏损5.9亿元,首钢股份亏损5847.66万元。
“一季度的钢材价格同比降幅大于原燃料价格降幅,钢铁行业利润率处于较低水平。”这是中钢协给出的一季度钢铁企业业绩普遍不理想的原因。而多位行业内人士则对记者指出,目前我国的钢铁行业再次进入产能全面过剩时期,减产限产是钢厂下半年能否扭亏为盈的关键。
钢铁业进入全面过剩
进入2023年后,我国的钢产量不断攀升,其中3月份的粗钢日产量,达到历年同期的最高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一季度,我国粗钢产量26156万吨,同比增长6.1%;生铁产量21983万吨,同比增长7.6%;钢材产量33259万吨,同比增长5.8%。而一季度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为24342万吨,同比仅增长1.9%。
钢产量高于消费量的现实,令钢铁企业的库存均高于去年同期,进而带来了钢价的下滑。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监测,一季度,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平均值为117.32点,同比下降13.68%;而重点钢铁企业的炼焦煤平均采购成本同比下降4.70%,普氏62%铁矿石指数为127.06美元/吨,折合人民币价格同比下降9.13%。钢材价格跌幅大,原燃料价格则仍保持相对高位,直接导致钢铁企业经营困难,一季度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71.49%
“目前行业下行的压力主要在供给端产量弹性大,产量释放太大,对上游原料端价格产生支撑,对下游钢厂价格产生抑制,”在近期钢之家举办的钢铁产业发展战略会议上,中钢协秘书长姜维指出,行业下行之下,更要坚持“三定三不要”原则,即以销定产,不要把现金变成库存;以效定产,不要产生经营性“失血”;以现定销,不要把现金变成应收款。
友发钢管集团高级顾问韩卫东给出的应对方式则是减产。“市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止跌?钢企会不会减产?我的答案是会。去年下半年并没有秋冬季的限产压力,但钢企日均产量还是控制在了260万吨左右,这说明,钢铁行业在亏损状态下主动减产的意识有所增强。”
钢之家董事长吴文章也认为,我国钢铁业已进入全面过剩发展阶段,而钢材价格能否回升,将主要取决于我国经济复苏情况和查处违规产能的力度。“经过多年来的超低排放改造,环保政策措施对钢铁产能释放的限制有所弱化,行政性限产和查处违规产能也存在不确定性,假设2023年我国钢材出口量不会大幅增长,那么我国粗钢产量至少要控制在10.2亿吨以内,才有望实现国内钢材市场供需基本平衡。”
未来的增长空间在哪里
除了钢铁企业自身的减产限产,下游行业的恢复程度,也决定着不同钢材品种的供需转变。
姜维分析,作为建筑钢材的主要需求行业,房地产还没有明显的复苏上升态势,但汽车行业有望复苏,尤其是电动汽车用无取向硅钢市场存在较大空间,此外,新能源领域(光伏、风力发电)等用钢也有较大新增空间。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也认为,步入新时代的汽车行业,对汽车用钢的数量、质量等都发生新的变化,汽车用钢消费量整体下降,但新能源汽车用钢市场仍将扩张。“当前新能源汽车要求轻量化,即电器轻量化,车身轻量化,零部件轻量化,电池轻量化,驱动总成轻量化,底盘轻量化,其它部件轻量化,钢厂也应该针对汽车用户的变化,研发相应的钢材品种。”
值得注意的是,在宝钢股份今日披露的一季报中就透露,公司无取向硅钢产品结构优化项目全线投产,为目前全球唯一完全面向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等级无取向硅钢专业生产线。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谭乃芬则在会议中指出,在新造船市场的复苏期,绿色动力船舶产量增长,将带动绿色动力船舶的用钢量。“2022年我国船企新接订单中绿色动力船舶占比达到49.1%,创历史最高水平,各类型船舶的LNG燃料罐主要以9Ni钢和不锈钢为主,带动相应钢材需求增长。”
而对于影响钢厂利润的原材料价格走势,行业内也多认为将是下行趋势。比如在铁矿石原料方面,鞍钢股份原燃料采购中心商情部经理敬党就预计,今年我国的铁精矿产量同比有望新增300万吨,铁矿石进口量则将增长2000万吨左右,铁矿石均价将低于2022年。